感染科在歐美各先進國家固然已存之多年,但在台灣是一門新興而逐漸被重視的特殊科別。隨著各種抗生素的研發,抗藥性菌種也不斷的出現;加以各種侵入性的偵測設備與導管的留置、免疫抑制療法與化學治療,伺機性感染亦不斷的增加。這些種種問題,都有賴專業訓練人員的處理與防範,感染科醫師因之應運而生。
感染科主要的工作內容可分為醫療服務、研究監測與教學服務三部分。
1.醫療服務:
每週一至週五均有感染科門診,幫忙民眾處理發燒不退(不明熱)及各部位感染(如呼吸道感染、泌尿道感染、中樞神經感染、皮膚傷口感染及肌肉骨骼等其他軟組織的感染)、愛滋病感染等問題。感染科亦接受其他門診、急診轉介認為需由感染科專業處理的病患;病情嚴重者,則轉收住院治療,以便給需要的民眾最佳的醫療服務。
2.研究監測:
感染科醫師是感染管制委員會的主要成員之一,工作要項在於監測各種感染發生的比率、微生物菌種的更替、與細菌抗藥性的狀況。一旦發現有某些特殊情形發生,如某類感染或某種細菌突然增加,感染科醫師便會立即主動展開研究調查,期能找出其中的癥結加以解決及提出防治之道。俾能提供病患更完善的醫療,減少或避免額外的傷害。此外,對有後線抗生素的使用管制,也是感染科工作的重要範疇之一。
3.教學服務:
任何行業都必須努力培養比自己更優秀的接班人,感染科醫師尤其以此為職志。除了固定時段對年輕醫師做有系統的感染科相關知識介紹外,並利用每日的病房迴診,傳授年輕醫師對病患病情的剖析、判斷等技巧,希望能培養更優秀的後繼人選,以嘉惠爾後的病患。